這篇其實是我們影視課分組討論(我們組討論易智言導演)
我po在moodle平台上的內容
因為打挺長的.就順便轉貼過來充版面ㄎㄎ
易智言,根據網路上的資料(http://0rz.tw/CyeUI),他已經四十幾歲了,卻仍像個青少年,火氣大、直來直往、二話不說。 在拍戲現場,他十足是個片場暴君、美學上的絕對獨裁者,對演員表演品質、攝影風格、影片質感,絕不妥協。
他說他自己:「很討厭成人世界,其實成人世界極度偽善,極度偽善。」侯文詠說他:「他相信人,不相信機器,所以寧可機器去追小孩子,也不要小孩子來追機器。他相信,再爛的機器,只要人對,一切都對。」
也是就是這種個性,所以讓他在拍攝《危險心靈》時,堅持整部都要用dv而且全用手持而非腳架來拍攝完成吧!
再來談到《危險心靈》的部份,這部作品是從侯文詠同名小說改編而成,不過其實小說跟電視劇還滿多地方不同的:小說比較偏重在教育問題,但電視劇除了這點,也同時描寫了主角的親情、友情、愛情等方面。不少青年學子都表示看過《危險心靈》後自己的內心受到很大的衝擊,當然我也是。整齣劇的開端就是從謝政傑被詹老師處罰坐在教室外面上課開始,我到現在還記得的一幕就是謝政傑在走廊上,然後老師不理他、同學(好像)不理他、全世界都沒人在理他,於是他數學考卷寫著寫著就離開座位閒晃去了。鏡頭帶到從他發呆坐著、拉遠、離開座位、路經走廊、走過樓梯、一個人走到圖書館去,神奇的是整路上都沒人(直到校長出現)。
其實我國小三四年級遇到的導師也曾對我們做過這種處罰:早上七點半的鐘聲響完還沒進教室的就要"站"在外面上兩節課,也就是要在走廊上從七點半罰站到十點十分才准進教室;因為我家離那間國小較遠,所以我也被處罰過。其實那時年紀還小,就算被這樣處罰好像也沒什麼感覺,直到看到了電視上謝政傑那百無聊賴的表情時,才知道心裡那無處抒發的感覺是什麼:那就是所謂的排擠吧,被老師、被整間教室排擠到不屬於他們的地方去!
在看到這部戲之前,我一直覺得體罰沒什麼,而且學生好像不接受點體罰就真的會搞怪,一直到看到這部戲我才知道:心靈的創傷也是一種體罰,而且那種傷會遠比身體上的傷痛得更長久。這部戲是從謝政傑被趕到走廊去上課開始接下來的一連串抗爭故事,其實都還有人在質疑這種理由會不會太小兒科(只不過是在走廊上上課而已),我只能說從沒身歷其境的人是不會瞭解那種痛苦的!就像這幾年一直吵得很熱的廢除體罰問題,雖然老一輩的人都覺得小孩子還是要打才會聽話,其實我也是,但為了這個還要討論到什麼樣的程度才算體罰?不如就完全廢除吧!畢竟大家心中的尺度一定都不同。
其實這部戲有在探討的一個觀念就是"排擠"(我自己認為的啦,也許有誤)。劇中很多人都被排擠:沈韋因為檢舉詹老師被詹老師排擠、謝政傑因為挺沈韋被詹老師排擠、其他同學因為不敢違抗詹老師就排擠他們、家長認為謝政傑在擾亂班級秩序而要排擠他到其他班級、學校認為他破壞了校園的安寧而要排擠他到其他學校、高偉琦因為是壞學生所以也被學校排擠、還有其他像艾莉這類的中輟生也因他們的一些理由而被社會排擠。
就像是戲裡郝教授提出的"共犯結構",現在台灣的教育環境會有這麼多弊端,其實大家都是共犯:欺凜者當然是罪犯、被害者默默地接受欺壓而不抵抗而是罪犯、至於旁觀者以為是置身事外而不幫忙制止錯誤的事情發生當然也是罪犯之一,所有人都是共犯結構的一員!這個觀念我是從這裡才知道的,和謝政傑一樣都受到相當大的震撼呢!
有一幕我很喜歡:謝政傑走出了校門(應該是後門吧),然後轉身笑著對鏡頭(也就是學校)舉手說了聲bye bye!那感覺像是下定了某種決心似的,也許他是想起身脫離這個共犯結構吧。
(其實看完後也過了那麼多年,有點忘了該講什麼。再繞回到最前面好了。)
這麼一部沉重的戲劇,總是該有點調劑身心的部份,不然從頭看到尾大家都會被壓力壓到抬不起頭來。而我覺得整部戲中最能沖淡這股壓力的就是謝政傑的妹妹出現時,只有和他妹妹在一起跳舞時才能露出真正放鬆的笑容。其實他也還是一個小孩子啊,為什麼台灣的教育會把一個小孩子搞得壓力這麼大呢?
還有一幕我非常的喜歡:那就是謝政傑和高偉琦跑到學校頂樓,然後把所有的考卷都摺成紙飛機往外面射;鏡頭帶到的是他們的背影,他們往前衝去然後射出飛機,而前方是一大天的藍天。我覺得玩紙飛機代表的是很小孩子的一面,這一幕給我的感覺是:小孩子該前進的道路應該是很自由、光明的坦途,而不該被這些考卷給束縛住!至於為什麼我會喜歡這一幕還有別的原因:因為國中時我們班一天也可以寫到二三十張考卷(最高紀錄是一節課七八張考卷喔),寫到快發瘋!所以我現在會這麼討厭考試和讀書是有理由的!!(這也是心理創傷的一種吧,嘿嘿!)
(其實這部戲還有很多值得探討的地方,不過因為距離我看完已經過兩三年,很多地方都忘記了,只好講講這些比較表面的觀點。)
前幾集裡,謝政傑的妹妹叫他教她怎麼算數學,可是卻不讓他告訴她答案,因為她要自己經過思考後算出答案來。為什麼這部作品要叫作《危險心靈》?又為什麼導演要故意讓鏡頭晃來晃去地拍攝?除了是以青少年的眼光來看這個同樣晃來晃去的危險世界外,是不是想要叫我們要懂得自己思考而非通盤接受別人給的思想,等到有了成熟的心靈後,這個世界才不再危險呢??
這部戲有三首主要的歌曲:片頭曲、片尾曲和插曲。我覺得片尾曲(http://0rz.tw/m1OI1)非常地讚!因為這首竟然是改編自貝多芬的《快樂頌》(快樂頌也剛好就是謝政傑他們班在督學來調查的那天唱給他聽的那首歌)!從那麼歡樂的一首曲子改編成這麼哀愁低吟的歌!我聽了好多遍才聽出來是《快樂頌》,侯志堅(本劇音樂總監)真是太厲害了!而且這首歌常常不經意地就會播出來,和本劇那種幽幽的感覺很搭配。至於片頭曲《我希望》(http://0rz.tw/T05qn)也很讚!有種期望的味道,但曲子裡還搭配有簫聲,又混雜了一種"亂世江湖"(<-!?)前途不明的感覺。然後插曲《教室環遊》(http://0rz.tw/RHyiE)就非常地輕快了,當然就是大家在玩樂時會搭配的一首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